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始,但我们对这些星星的孩子的关注和关爱一如既往。
自1943年一位名叫Kanner的医生用“autism”(自闭症/孤独症)一词来描述那些不能与他人建立联系,语言发育迟缓,有着重复和刻板的兴趣或行为的孩子起,人们对这种广泛影响着全球约0.02%~0.13%人口的疾病的探究就从未停止,尽管寻找答案的路途充满艰难。
孤独症的起因一直未明。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造成孤独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母体因素和遗传因素,但到底哪个才是主要成因,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没有定论
2019年7月,一篇发表在JAMA Psychiatry杂志上的关于孤独症起因的队列研究似乎终于可以解开纠缠多年的环境影响和基因遗传的争端,揭示孤独症起源的答案。该文通过建模研究了丹麦、芬兰、瑞典、以色列和西澳大利亚5个国家的200多万个体,涉及超过60万个家系,其中的22156人被诊断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占总人数的1.11%)。这是至今为止最广泛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群体研究。这些多国家的联合数据提供了比以往任何ASD人群研究都更强大的统计能力,并让模型能将ASD的患病风险划分成4类:遗传因素、共享的环境因素(即家庭成员共有的环境因素)、非共享的环境因素和母体因素的影响。
(图源自Association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Autism in a 5-Country Cohort)
该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基于5国的人群数据,遗传因素导致ASD的可能性高达80%(不同的国家可存在适度的差异),这与先前ASD的遗传可能性的研究结果相吻合(64%-91%)。这说明了ASD在人类中的出现更多的是源于遗传基因的影响。相反地,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共享还是非共享环境因素对ASD的影响都不如遗传因素突出,可能性分别只有0.3%和18.1%。而由于母体因素的影响导致ASD的论调则没有任何数据支持(可能性只有0.4%-1.6%)。(PMID:31314057)
明确遗传因素是导致ASD的主要原因后,下一步,研究者们将通过日益发达的分子遗传学数据体系来找出ASD的主要致病变异,包括拷贝数变异(CNV)、罕见变异和常见变异。新发变异对ASD有很大的影响,而遗传的常见变异则对ASD的影响较小,多基因因素在ASD风险中的评分也占至少20%。(PMID:31314055)
据估计,在15~20%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中能找到特定的致病基因。一些为人所熟悉的遗传病,如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天使综合征,Rett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等都可以表现明显有孤独症症状。因此,从遗传病因学的角度讲,染色体异常(在所有孤独症患者中占比约1~3%)、拷贝数变异(6~10%的先天性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单个基因的突变(<5%的先天性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等都与孤独症有关。障碍患者)、单个基因的突变(<5%的先天性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等都与孤独症有关。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查看文献“Association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Autism in a 5-Country Cohort”